防溺水,多上心才能少伤心!
夏日炎炎,青少年户外戏水等活动日益频繁,溺水事故也进入高发期。看似平静的池塘、河流却潜藏吞噬生命的隐患,每到夏季,孩童溺水的警钟又不断敲响。
据不完全统计在青少年意外伤害致死的事故中淹溺事故为“头号杀手”溺水可能发生在江河、水库也可能发生在浴缸、泳池水边玩耍、下河玩水三五成群结伴游泳下水摸鱼、水中捞物品都是未成年人溺水的主要原因一定要提高警惕!
如何预防溺水?溺水后如何自救?夏季必备防溺水指南请查收:
知去向,知同伴,知归时,知内容。
不私自下水游泳;不擅自与他人结伴游泳;不在无家长或教师带领的情况下游泳;不到无安全设施、无救援人员的水域游泳;不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不擅自下水施救。
学生离开校园,请家长们一定要做好监护责任。家里由老人看护孩子的,一定要与老人做好沟通,不因为疼爱而放纵孩子出去玩耍,掌握好孩子的动向。
2. 如何鉴别溺水?
真实的溺水是无声、快速的,而非“使劲扑腾、大声呼救”。当发现孩子在水中出现以下迹象时,家长就要提高警惕了:
突然安静无声,嘴没入水中。
手臂可能前伸,但无法划水向他人移动。
在水中直立、不能踢腿,往往挣扎20-30秒之后沉下去。
眼神呆滞或是闭着眼睛,头发可能盖在额头或眼睛上。
可能会头后仰,嘴巴张开,有的孩子头可能前倾。
看起来像在抬头看天空、岸际、泳池边或码头。如询问无反应、眼神涣散,就需要立刻伸出援手。
不同年龄的孩子,容易发生溺水的地方不同。暑期将近,家长一定要盯紧这些“危险水域”:
5—9岁孩子易发生溺水的地方:水渠、水库、池塘、小溪边等。
10岁以上孩子易发生溺水的地方:河边、游泳池、海边等。
4. 如何防止未成年人溺水?
泳池预防溺水
在下水前,确保孩子已经掌握相关安全技能,并确保孩子已做好热身运动。
如与孩子一起在水中游泳,必须让孩子待在大人一臂以内范围;如孩子自己下水游泳,大人需时刻有效看护。
儿童的水上游泳玩具不能替代标准的漂浮装备。
若多人一起到海边游泳,须指派人员轮流看管孩子。
若在海中游泳,一定要让孩子穿上安全、合格且适合孩子体型大小的救生衣,并扣好所有扣带。
如带孩子一起坐船,家长和孩子一定都要穿救生衣,并保证扣好所有扣带。
5. 溺水时如何自救?
尽量保持冷静,不将手举过头顶,不拼命挣扎,放松全身,去除重物。
屏住呼吸,头向后仰,面部向上,使口鼻露出水面。
呼吸时注意吸气要深、呼气要浅,双手和双腿有规律地拂水,如遇漂浮物一定要抓紧,同时向周围求救。
遇人营救,积极配合,切勿惊慌抓抱救援者。
6. 遇到溺水者如何施救?
在游泳馆
在游泳池遇见有人溺水,立刻大声呼叫救生员帮助施救。
发现有人溺水,要大声呼叫,寻求成人帮助,同时拨打110报警并联系120急救人员。
不要直接跳下水或手拉手施救,避免造成连环溺水的悲剧。
寻找救生圈、木板、竹竿、树枝等抛向溺水者,救人时要趴在地上降低重心,避免被拉入水中。
7. 关于溺水,这些误区需警惕
不要因为会游泳,就放松警惕。
疲劳、抽筋、空腹等,可能会使人无法正常游泳,导致溺水;在海边、河边等野外水域,水草、碎石、淤泥、激流都可能导致意外发生。
身边有人溺水时,很多人第一反应会是伸手去拉。但形成“人链”后,一旦有人因体力不支而打破“平衡”,就会让很多人落水,导致悲剧发生。
因海水存在大浪、高温、漂浮杂物等情况,充气游泳圈并不能在下海游泳时有效地保证使用者的安全。
溺水预警年年都发,但悲剧仍每年都有。防溺水,多上心才能少伤心!
来源:应急管理部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