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 > 涉农补贴 > 农业生产发展资金

龙安区2025年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实施方案

来源:农业农村局 时间:2025-07-28

  根据《河南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印发河南省2025年高素质农民培育实施方案的通知》(豫农文〔2025〕261号)、《安阳市2025年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实施方案》要求,为做好2025年龙安区农民培育工作,壮大乡村人才队伍,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中央和省委市委农村工作会议部署要求,紧紧围绕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等人才需求,提升农民技术技能水平、产业发展能力和综合素质素养,大力培育粮食安全守护者、产业发展带头人和乡村振兴主力军,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建设农业强区提供坚实人才保障。

  二、目标任务

  全年完成高素质农民培育108人,主要以粮油和重要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能力提升为主。高素质农民培育及人均补助资金测算标准如下,费用根据实际需求支出。粮油和重要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提升、年度线下累计培训时间12天,全年跟踪服务,资金补助标准为人均4000元左右。线上学习时数不高于总学习时数的15%。

  三、重点方向

  (一)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培育。深入贯彻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围绕“藏粮于地、藏粮与技”战略,以粮油领域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应用等为主要内容,在全区组织开展粮油产能提升主体培育。聚焦小麦、玉米等主要作物高产栽培技术,开展全产业链技术或单项关键技术培训,推进良田、良种、良法、良机融合,提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的技术技能水平,助力乡村振兴和农业高质量发展。

  (二)重要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能力提升培育。坚持以“生态优先、科技引领、产业融合、品牌赋能”为发展理念,以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专业型社会化服务企业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等主体带头人以及正在从事或有意愿从事农业农村生产、经营、服务的农民和返乡人员为培育对象,聚焦我区谷子、红薯等重要农产品领域,开展谷子、红薯等种植理论、生产技术、质量安全和绿色发展等知识技能培训,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推动区域经济持续发展。

  四、工作要求

  要高度重视、强化担当,精心组织,扎实做好我区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

  (一)完善组织管理体系。严格遵循《高素质农民培育项目管理工作规程(试行)》,构建科学完备的培育计划组织管理体系,建立健全逐级负责的管理机制。严格执行《高素质农民培育规范》要求,科学编制高素质农民培育实施方案,将实施方案报市农业农村局及同级财政部门备案。将培训班次实施方案报送市农业农村局,审核通过后实施。落实行政主管人员主讲"开班第一课"制度,强化工作导向和政策引领。

  (二)优化培育资源配置。按照本区实际,通过政府采购遴选培育机构。严格遴选综合素养课程教材与师资,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以及党的“三农”路线、方针、政策作为综合素养课程首要内容。广泛吸纳农业企业、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优质资源参与实践教学,从中甄选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强化对培育机构、实践教学基地、师资队伍、课程体系、教材资源等全要素规范管理,充分发挥农科院所、农技推广机构等科技资源优势,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

  (三)构建全程监管机制。建立健全省、市、区三级联动监管服务体系,省级部门负责对市级和省级培育机构实施统筹调度,开展随机抽查监督;市级加强对区级培育机构培育工作的指导与管理,定期组织随机调度与抽查;区级对辖区内培育机构、实训基地实施全过程监管与服务,严格审核开班计划和培育对象资格,跟踪培训进度。要全面提升项目资金使用效能,严防项目执行过程中出现违规违纪违法行为。依托全国农民教育培训信息管理系统做好培育全过程跟踪管理,利用云上智农APP开展在线学习,强化过程管理与支持服务,依托农业农村部转移支付管理平台做好资金支出管理。

  (四)做好跟踪服务。课堂教学、实践教学和交流观摩全部完成后,培育机构对我区学员开展跟踪服务,时长不超过1年,次数不少于2次。跟踪服务人数不少于培训班总人数的30%。跟踪服务形式可包括技术指导、政策推介、发展帮扶、组织交流互助、组织参加与培育主题相关的展会和技能竞赛等。

  (五)推进培育模式创新。立足实际,探索差异化、特色化高素质农民培育模式,推进校地合作委托制培养与校企合作订单式培养路径。探索建立培训学分与学历教育学时转换机制,支持农民提升学历层次。鼓励培训机构利用AR(增强现实)、VR(虚拟现实)等新技术手段在高素质农民培育领域的应用,提高培训实效。及时总结提炼高素质农民培育典型经验与创新做法,多渠道开展宣传推广,强化示范引领作用,充分激发辐射带动效应。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