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安区持续深化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不断从“建制度、搭平台、优监管、拓应用、强宣传”等五方面入手,着力构建起体系完善、应用便捷、可查可感的社会信用体系,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一是制度创新,构建信用体系“四梁八柱”。在制度建设方面,龙安区按照国家及省市关于信用体系建设的法律法规,结合实际,制定政策措施。明确信用信息的归集、共享、公开和应用等环节的规范,探索建立信用修复“主动提醒+到期帮办”机制,帮助失信主体重塑诚信形象。今年以来,帮助34家企业修复457条。
二是平台建设,实现信用信息“互联互通”。在平台建设方面,依托现代信息技术,打造高效、便捷、安全的信用信息共享平台,连接各部门、各行业,实现了信用信息的实时共享和互联互通。截至目前,已归集35家行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各类信息共356万余条,人均13.3条。通过平台,可查询市场主体信用状况,为政府采购、审批备案、评优评先、环境保护、税务、食品药品、水利、能源节约等22个行业主管部门开展信用监管、激励奖惩提供有力支撑。
三是监管创新,实施信用分级分类“精准施策”。在监管模式方面,全面推行信用分级分类监管,覆盖食品、劳动保障、教育、城管、水利、农业、税务、道路运输、大气污染防治、市场监管等45个行业领域,构建“公共信用+行业信用”模式,开展行业领域信用评价工作。根据市场主体的信用状况,实施差异化、动态化的监管措施。对于守信主体,给予更多的便利和优惠,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对于失信主体,则依法依规进行惩戒,维护市场秩序的公平公正。进一步提高监管效率,激发市场主体的守信意识,形成良好的市场氛围。
四是应用拓展,信用价值“遍地开花”。在信用应用方面,将信用信息广泛应用于行政审批、文旅、商务、交通、民政、人社、卫健等多个领域,实现了信用价值的“遍地开花”。在行政审批方面,推行信用承诺制,简化办事流程,提高办事效率;在医疗领域,我们推出“信易+医疗服务”便民服务,将信用与医疗服务深度融合,为守信主体提供便捷、优质的就医体验;在文旅领域,我们推出了“信易游”等惠民措施,让守信者享受到了更多优惠,提升市场主体的信用意识,促进区域经济的繁荣发展。
五是宣传普及,诚信文化“深入人心”。在宣传普及方面,充分利用各类媒体平台和宣传渠道,广泛宣传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意义和相关政策措施。通过举办信用知识讲座、发放宣传资料、电子屏播放、开展专题信用宣传活动等多种形式的活动,让诚信文化深入人心。同时,充分发挥诚信典型引领作用,开展诚信典型选树活动,推动形成守信践诺的良好社会风尚。今年以来,开展宣传活动21场,发放政策资料4000余份、诚信宣传品500余个。
下一步,龙安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将继续坚持以创新为引领,以实效为导向,完善信用制度标准体系,加强信用信息归集共享,提升信用监管效能,拓展信用应用场景,加强诚信宣传教育,为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诚信强劲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