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实保障改善民生 用心用情用力办好民生实事
编辑: 田村街道 时间: 2024-01-09 15:25:30

  民生小事,也是国之大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在发展中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补齐民生短板,增进民生福祉,让各族人民实实在在感受到推进共同富裕在行动、在身边。”田村街道始终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刚性需求为先,民生保障为本,狠抓民生工程、便民服务和民生保障,努力让发展实绩更有“温度”、民生答卷更有“厚度”。

  坚持“三聚焦三强化”,扎实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聚焦长效机制,强化领导组织。田村街道多次召开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会议,安排部署改善人居环境工作,压实党政第一责任人职责,由党工委书记抓统筹、科级干部抓推进、村党支部书记抓落实,一级抓一级,人人有责任。深入推进长效管理工作机制,落实保洁员、网格员长效管理,根据各村实际,充分发挥保洁员垃圾清理和垃圾收集点作用,加大村内垃圾清运力度,建立长效的环境卫生整治制度。聚焦人居环境,强化整改力度。自3月份开始,依托“全面清扫,提升环境”活动,集中开展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着重对村内房前屋后、隐蔽角落、道路、墙体进行清理整治,包括村内道路堆放的砖、砂石、废弃的建筑材料和杂物,及拆除道路两侧的违章建筑等。截止目前,共清理房前屋后乱堆乱放2500处,残垣断壁、违章建筑4处,清理村内道路堆放的碎石瓦片垃圾5000余方,小广告3500处。基本实现了村庄无垃圾堆放、无污水横流、无杂物挡道,日常生产生活物品堆放规范,道路两侧环境整洁干净,基本达到农村环境“三无一规范一眼净”任务目标。聚焦全民参与,强化宣传引导。督促辖区各村多点发力,通过村内广播、宣传横幅、宣传页等外宣方式,宣传人居环境整治有关知识及政策要求,积极组织党员、村两委干部、网格员深入村组,走巷入户宣传讲解,了解群众意见建议,在此基础至上,结合各村实际,设置公益性积分,吸引辖区群众参与到“全民清扫,提升环境”活动中来,不断营造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浓厚氛围,提高全民环境卫生意识和公共意识,形成全民参与、共建共治共享的全新格局。

  坚持“三抓三助力”,扎实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抓好“最后一公里”,助力便民服务。田村街道严格按照公共服务扩容攻坚战要求,积极转变职能,打造高效便捷、功能齐备的现代化便民服务中心。科学划分24小时自助服务区、办公区、等候区、休闲阅览区等区域,统一配备办公桌椅、电脑、打印机、监控设备、LED高清显示屏、好差评等设备,购置轮椅、雨伞、老花镜、医药箱等便民用品,不断优化便民办公环境。结合工作实际,制定《田村街道便民服务规范》,编制《田村街道党政综合便民服务中心管理制度汇编》,明确窗口人员岗位职责,对群众申请办理的事项严格按照受理、承办、回复三环节依法办理。同时,细化一次性告知、责任追究、首问责任等规章制度流程,并由街道纪工委对人员去向、请销假报备情况及群众意见投诉情况定期开展监督检查,将其纳入年度绩效考核、评优评先。抓好道路设施提升,助力交通运输。田村街道主要领导、村两委干部同驻村第一书记一同对涉及到的背街小巷整体情况进行了实地考核,研讨制定出符合实际的整修方案。充分与施工单位沟通协调,不断完善工作机制,并按照工期、工程质量等要求,逐步审查、验收。同时,组织党员、村两委干部逐户入户做通思想工作,发动村内党员、群众代表和退休老干部带头捐款、清理占道杂物,顺利推进项目建设。当前,共投入资金250余万元,对北至宝贺路、南至G341郜家庄村级道路进行硬化并铺设柏油,共计全长2000余米,惠及村内700余户2000余人。抓好日间照料中心建设,助力养老服务。田村街道以争创“文明幸福星”为载体,以提升群众幸福感为目标,加快推进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依托杨家庄村日间照料中心,统筹打造文明幸福院,通过升级配套设施,合理规划棋牌室、阅览室、休息室等多个活动室,组建巾帼志愿服务队、爱心服务队、青年先锋队等群众组织,为老年人提供爱心早餐、义务理发、理论宣讲、反诈知识宣传等活动,定期组织老年人开展广场舞排练、象棋比赛等活动,不断提升“老有善养”水平,让农村老年人能够安享幸福晚年。

  坚持“两注重两确保”,扎实推进医养结合一体模式。注重综合养老服务,确保相关政策落地见效。田村街道认真落实养老服务机构的场所建设相关政策,结合辖区实际情况,主动争取资金,建成了面积200余平方米,可容纳30余人的高标准田村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实现集体宿舍、公共卫生间、淋浴间,餐厅、文体活动为一体的综合服务中心,并配备空调、衣柜等基础设施。积极实行智能化养老服务管理,每个房间配备固定或移动式呼叫器,更加方便老人活动照料、医疗服务,为建立田村社区医院和养老服务中心合作机制打下坚实的基础。注重基层医疗卫生体系建设,确保有“医”可靠。建立辖区常住人口居民健康档案,并对老年人、高血压患者、糖尿病患者、0-6岁儿童、孕产妇、精神疾病患者建立特殊档案,定期随访入户,确保做到人员动态调整、信息精准识别、政策精准落实、资金专款专用。定期开展义诊活动,邀请安钢总医院神经内科、疼痛科、骨科、妇科等多个科室11名专家到辖区进行义诊活动,就健康生活方式、生活慢性病预防、疾病并发症进行讲解,根据每一位患者的实际情况提出符合其自身的可行性诊疗方案及合理的饮食建议,实现群众家门口医疗的规范化、长效化,有效缓解基层群众看病难、找专家看病更难等“社会痛点”问题。

  坚持“三着力三确保”,扎实开展民生保障工作。着力食品安全保卫战,确保群众“舌尖”上的安全。针对夏季雨季气温高湿度大导致即食食品保质期短、易腐败变质、时令性强等特点,重点对辖区即食食品加工、肉及肉制品、流动摊食等夏季食品安全隐患较为突出的食品种类进行不定期检查,详细查验从业人员持有健康证情况,并随即现场向经营商户宣传食品安全知识,传达食品安全最新业务知识,切实要求各经营商户严格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加强食品经营管理,着力打造让群众放心的安全食品消费环境。着力落实落细防溺水工作,确保守牢安全“关”。田村街道深刻领悟省、市、区委区政府文件指示精神,严把“三关”,扎实开展防溺水工作。严把“宣传关”,采取内外宣结合的方式,多点发力,用村内广播、安全横幅、户外公共显示屏等外宣方式开展公众应急科普宣教活动,动员各村党员干部、网格员深入村组,走街入户宣讲防溺亡、给家长孩子的一封信等内宣形式,提醒家长做好教育监督,增强家庭全员防溺水安全防范意识,筑牢“思想防线”。严把“责任关”,制定工作方案及应急预案,对辖区所有水域进行排查,划分重点、高危水域,设立醒目永久性安全警示标识;将巡查排查工作纳入日常工作,明确责任人和巡查员,根据情况填写巡查日报表,坚决兜住“安全底线”。严把“巡查关”,开展重点、高危水域巡查值守行动,动员党员、民兵、志愿服务等组织力量组建巡查队伍,对重点水域、重点时段落实专人定点巡查值守,对危险涉水行为及时劝离,并对其进行管控教育,守牢“安全防线”。着力改造铁路涵洞,确保群众安全出行。针对辖区铁路涵洞环境差、存在高风险安全隐患问题,升级改造,解决群众出行“难”问题。对涵洞内外实施墙面罩白刷新,附加刷盖灰色真石漆,加装贯通涵洞的人行护栏,最大限度保障群众出行安全。针对涵洞高低落差悬殊,积水深度隐患高的问题,聘请专业技术人员在涵洞中心醒目位置增设积水监测系统,于洞口醒目位置安装警示标志牌。系统设置水位监测、深度显示、后台监控、风险语音提示等功能,通过涵洞低洼地段的水位感应器,实时监测积水深度,通过控制器即时显示积水深度,实现汛期涵洞防汛抢险的科学化、数字化、便捷化管控能力,保障群众生命财产安全。